【博士团队】教师简介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13 点击数量:

宋阳,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201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17.7-2020.9任职于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9月加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应化教研室专任教师。长期从事金属有机骨架、电化学催化等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SCI论文8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

陈红冲,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工教研室专业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化工HSE知识科普竞赛”二等奖,发表SCI论文多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曾获校级教学质量奖和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陈孟楠,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长期从事工业催化、可再生能源、电化学、燃料电池等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5余篇,其中SCI 2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出版专著、教材多本,多次率领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

傅深娜,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大学,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目前主要负责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工作;科学研究主要从事纳米新型材料在超级电容及生物医学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发表SCI、EI、CSCD论文7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获得行指委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学院“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梁丽,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环境污染控制等方向,主持省部级、校级项目共4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得“优秀党员”称号,获得2021年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张俞浩,男,博士研究生,讲师。2019年9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2019.09-2022.09任职于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2022年9月加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教委项目3项。

金新开,女,博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重庆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废水胁迫植物生长的毒理学研究。近3年以来第一作者分别在SCI Q1 的TOP期刊Plant Journal和Plant Physiology发表论文2篇。

巫家业,男,博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长期从事水污染处理、纳米材料合成等相关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5 篇,主持重庆市教委基金一项。

杨义斌,男,博士研究生,讲师。2020年9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2020年10月入职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电催化、储能及相关理论研究等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SCI论文3篇,主持校级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局项目1项。

常禹,女,博士研究生,讲师。201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工科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光催化卤化等常见过渡金属催化有机光电反应体系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及此类非线性光电系统的构筑及应用研究。

赵洋洋,女,博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主要从事新型液相色谱介质的开发与优化研究。

张天,男,博士研究生,讲师。201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卢立娟,女,博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从事燃料电池催化剂、腐蚀与防护缓蚀剂等方面的研究。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及横向项目2项。发表论文9篇。

唐敏,男,博士研究生,讲师。曾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任实习助理研究员,从事仿药工艺研发;供职于上海清松制药有限公司,从事药用关键中间体生产工艺研发工作;供职于成都伊诺达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带领团队对同时经手的多个项目进行把控和攻克。

王菲,女,博士研究生,讲师。201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现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教师,讲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品质、土壤肥力、生态环境等研究。参与教改、科研等多项课题,发表EI论文1篇,CSCD论文8篇。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